四个人家的喝茶心经 品味不一样的“茶生活”

2014-12-26 12:35:02  来源:pchouse  作者:佚名  

  【太平洋家居网 装饰频道】茶是中国人骨子里的东西。炎炎的7月,来一杯茶,让你品味茶文化,品味生活。以下PChouse为大家介绍四个与茶相关的故事人家,与长辈共识茶品之美,与茶艺馆主人喝杯“自在茶”,与情侣来场“茶的约会”,与80、90年轻人来个Tea Party……

PART1 马跃军 与长辈共识茶品之美

  “不强不弱,不浓不淡,不近不远,从不是主角却不可或缺。”这是北京电影学院美术系老师马跃军对茶的理解。在马老师看来,茶不是消磨生活的标签,也不是优雅时尚的符号,更不是炫耀知识的道具,而是用来跟师友沟通的媒介,是连接寻常生活与精神艺术的介质。

马跃军

  出生于北方,同时求学于北方的马跃军深感北方人饮茶难免粗糙,晨起、饭后、待客,一盏花茶走天下。当时南北文化旅游很少,北方的普通老百姓也很难接触到南方丰富的茶品种,更意识不到其中的文化和审美。90年代初北京南城有了南方生意人组成的商贸区,像现在如雷贯耳的马连道,在那个时候还是旧的库房区改造的一个个临时铺位。因学习陶瓷时产生质疑,大学即将毕业的马跃军开始探索南城的商贸集散地。“95年正快要毕业,没有什么收入,经常去马连道闲逛,一方面是陶瓷,另一方面是对南方茶叶的好奇。”马跃军回忆道,“现在赫赫有名的茶博士也是当年第一批把台湾的绿茶引进到北京来的人,那时候他家‘新绿茶上市,欢迎品尝’都是最新鲜广告语。”正是在马连道尝尝茶聊聊天的过程,马跃军受到茶文化启蒙,开始了解不同品种的茶、味道、冲泡方法等等。

马跃军

  从小学习绘画和书法的马跃军,日习一字已经是多年的习惯。写字的时候能让人静心、沉气。他的学生景涵也从小练习书法,她告诉我们,小时候书法训练培养了她的注意力和观察能力,这对于她如今现代美术专业的学习有着莫大的帮助。

马跃军

  中国精神文化丰富,各地有各地不同的茶俗和茶利益。与晚辈喝茶,茶只是一个沟通的媒介,在意的是感情、是尊重、是气韵、是推心置腹。因此,不必拘泥于一招一式的考究,毕竟喝茶并非表演。

  这20多年与茶“打交道”,马跃军自己在陶瓷艺术创作上更精益求精。“器与茶合,器不夺茶”是他创作陶器的准则。创作根据与不同冲泡时间、品种的茶,不同茶俗和茶礼相互配合,相辅相成,不能让陶瓷喧宾夺主。同时,通过20多年追随与研究,体验认知古代人对时间的态度和文明生活方式成为他的宝贵财富。虽然时间逝去,空间转移,但这些文明的积累都在影响他为人处世。“肌与骨合”——是马跃军形容他如今的状态。

喝茶的环境

  喝茶的环境也是艺术,书房茶叙,喝茶空间便是一个艺术教师的书房,跟商业茶室又大不相同。马老师解释,可视空间决定了喝茶的道具,非可视空间决定了喝茶的气质。在马老师的书房中喝茶,茶烟伴书香缭绕,不奢华名贵但舒适得恰到好处。

  茶的厚重,能让人沉下气来,与学生晚辈交流的时马老师更喜欢以茶相佐,“在和学生在私下里聊天的时候,茶更合适。茶有艺术、利益、关爱、推心置腹的理解,有人跟人之间的尊敬与谦让。喝茶并不是表演,年轻人会感觉到你的气息。”和西方人教师与学生边喝咖啡边授课一样,茶更适合东方人的性格和生活。茶不是消磨生活的标签,也不是优雅时尚的符号,更不是炫耀知识的道具。是用来跟师友沟通的媒介,不强不弱,不浓不淡,不近不远。

玄关装饰

  一进门玄关处,一瓶素雅插花已给马老师家的风格定好了基调。花瓶为明代铁贡瓶,枯枝为百年老槐,数年前大风天落地所得。花为云南帝王花干品。

马跃军的诗

  瓶花

  —马跃军

  薰风初夏日,理架拭书尘。榴靥何时落,应问爨府君。

马跃军

  闲思吟

  —马跃军

  流水高山世外云,知音故旧人间春。夕阳朝露何为叹?明月清风万古心。

  图中杯为日本古窑唐津烧名家中里隆所制白化妆土花口茶杯。茶托为日本人间国宝川北良造所制轮花木托。

PART2  寂静茶:喝茶本是自在事

  紫云轩茶事与她的主人锦儿一样出名,这家餐厅是北京著名的餐厅,是城中名人、明星的聚集地。锦儿是一名古典乐器演奏家,同时又是瑞士圣·莫里兹全球“杰出美食女性”称号的获得者。锦儿的灵动、时尚让人很难把她与茶联系在一起,但喝茶才是她最自在的时刻。

锦儿

  在开店做茶之前,锦儿对茶完全不了解,更不要说烹饪。然而是20多年前一次偶然的事情,让她一步步走向了今天成就。1996年初,锦儿在三里屯朋友的时装店设计演出服装,朋友透露房东要把隔壁的铺面改成饭馆,未来将要面对无尽的油烟和嘈杂的人群,这使朋友很苦恼。锦儿便突发奇想愿意租下隔壁店面“解救她”,但租下来做什么又成了难题。在这期间,锦儿去了大连。在拥挤不堪的商业街找歇脚茶馆的经历让她印象深刻:嘈杂的环境、简陋的茶具以及混乱的人群。“想在一个安静舒适的地方喝一杯茶”成为她最初的动力。

茶艺馆

  1996年的6月,锦儿与朋友一拍即合,“我可以学做茶,我们就开个茶艺馆吧。”自此之后,锦儿就踏上了这条和茶有关的“不归路”。五福茶艺馆、亮马河船上的水月轩、英式下午茶餐厅……她近乎跑遍了北京所有的茶艺馆。锦儿不仅学做茶,也学习其它茶馆的陈设方式,只不过是一切反着学。“别人有什么我们不能有,麻将灯、塑料座椅等等坚决不要,我甚至看到很有名的餐厅把景泰蓝的香皂碟粘在洗手台上。我需要将这一切都改变。”一年后,锦儿的“紫云茗”茶艺馆开业了,陈设、风格特立独立,虽然最初只有三张桌子,却凝聚了她所有心血。就这样,锦儿为自己,也为了所有人,造了一间名叫紫云茗的世外桃源。

紫云茗

  紫云茗刚开业时锦儿还有一段时间被迫靠弹琴养店,没有客人光顾同时每天还要面对修灯绳、修水管这些琐碎的麻烦。她的第一位客人是一个日本人,紧张的锦儿为客人做完茶之后,抱着感激的心面对面为客人弹了一曲古筝高山流水。自此之后,只要有客人上门,在做完茶后锦儿都会为在场的客人演奏她喜欢的曲子,同时,在紫云茗喝茶,老板娘会面对面弹琴的名声也就这样传开去。

锦儿

  陆陆续续有了名声,来紫云茗的客人多了起来。音乐人、诗人、作家、画家以及各种各样有趣的客人。锦儿一边做茶刷碗,一边听他们的故事。也是这些不拘泥形式,不拘小节的艺术家们让锦儿意识到,100种茶便有100种道,喝茶重要的是交流,而不是一招一式的表演。喝茶饿了的客人希望提供简餐,锦儿又开始学习烹饪,在一次次尝试中创造出许多美味的创意菜。

紫云轩茶事

  这一步步走来,从紫云茗到紫云轩茶事,都是锦儿无心插柳的过程,也让她对茶这个她本不了解的饮品有了新的感悟。

茶

  许多人很难想象时尚的锦儿如何和茶这样古旧事联系起来,但锦儿全然不同意古旧这样的形容。“茶并没有属性,不能说喝茶时髦,也不能说喝茶古旧,因为喝茶本就是自在的事情。”做茶多年让锦儿愈发觉得形式主义很不自在,在她看来,茶道和倒茶之间并无区别。喝茶不是茶道表演,茶道可贵之处在于100个人有100个道,因为每个人的差异性,也造成茶的丰富性。一个人喝茶,两个人喝茶,一群人喝茶都应是自在的、轻盈的、不拘泥与形式的。茶仅仅是一个人和人自由交往的工具,和水、思想、文化一样没有固定答案,可以用各种形式来享受,可以很传统、也可以很时尚。

喝茶

  茶席、茶海、摘花、煮水对于普通人来说太过负担,也有隔阂,拿一盏茶壶、一个茶杯,就可以自在地喝茶。“喝茶本应该是一件放松的事情,这时候一板一眼的端茶倒水会觉得很紧张、很压抑”。自己一个人喝茶的时候应该更愉快、放松,用自己最舒服的方式。

PART3  约会茶:杯中自有“晴天”

  梁祯焕来自首尔,张与墨来自北京,他们之间有五岁的差异,但国籍和年龄都不能阻止这两个80后的年轻人走在一起。和大部分情侣不一样的是,他们在约会时不会选择K歌看电影泡吧这些常规活动,而是会挑一处干净整洁有气氛的地方,选几种好茶,静静地喝上一个下午,你烧水来我倒茶,随意聊聊有趣的话题,轻松又悠闲。

张与墨和梁祯焕

  情侣档案:

  姓名:张与墨 天蝎座 中国 中国首位酒店试睡员、不二茶肆二掌柜

  姓名:梁祯焕 巨蟹座 韩国 中国政法大学国际法律专业在读生

  张与墨和梁祯焕原本是非常“恋物”的,不仅密切关注各种时尚品牌,日常也会收集各种别致的小玩意堆在家里,而当他们爱上喝茶这件事,物欲开始被茶汤稀释,渐渐远离浮夸和光怪陆离的名牌服饰,拒绝过度装饰,关注手工工艺,首选也不再是遍布的LOGO,改换成质地上乘但低调内敛的款式,于是人也看起来愈发干净优雅。家中也斩钉截铁地实行“断舍离”政策,扫清多余的物什,营造出空旷雅致的饮茶空间,整日疲惫又麻木的心灵也得到清减和留白。

茶具

  对于梁祯焕而言,茶很奇妙地改变了两个人的性格。泡茶要求精准和细心,对他原本有些马虎冒失的个性起到了很好的打磨作用,做事情更加的条理清晰;张与墨是有些暴躁和起伏强烈的特质,但要泡出一杯好茶,需要等待和始终如一的气定神闲,久而久之她变得性情温润平和起来。日日被茶改造着,他们的相处也更加融洽和谐。曾经一回到家便各自对着电脑,在同一屋檐下却如同活在两个时空的两个人,如今更愿意同坐一桌,燃一支白檀,插一瓶青枝,摆一碟点心,打一碗苔香青葱的抹茶,或是沏一盏岩骨花香的大红袍,脚边大猫在酣睡,这样美好又无言的美好体验着实是千金不换。

喝茶

  偶尔外出和人谈事或与朋友相聚,他们也会首选喝茶这种方式,不用在荤腥酒气中拉扯,借由着面前的一杯澄澈芬芳,让温暖氤氲至彼此内心的每个角落,人和人的交往亦多了清醒和真诚。

茶具

  在韩国也是差不多的情况,年轻人们更偏爱咖啡,泡茶似乎成了老人家们的专利。梁祯焕每次回国都会带上几盒自己心爱的好茶,有模有样地开着家庭茶会,恭敬地给爸妈和朋友们泡茶,每当听到他们的称赞,他都会无比的开心和有成就感。

泡茶工具

  除了自己家和友人家,张与墨和梁祯焕会选择更多样化的喝茶地点,带上简便的泡茶工具,只要可以烧水,“移动茶室”就能开张了。图书馆、咖啡馆、公园、郊区山野间都是他们的理想之地,特别是炎炎夏日的溪畔山林间,绿荫葱葱,花香阵阵,独酌、对饮或三五好友小聚,都是绝顶乐事一桩。

张与墨

  至于现在很多人推崇的“古风喝茶运动”,张与墨觉得那是纯粹的做秀行为,即便是穿了古装,以古书上的仪式喝茶,也没办法拥有古人的心境和情怀。真能像茶圣陆羽那般几十种工具十八般茶艺,打壶水都要奔到江心去,着实是令人啧啧称奇的奢侈行为。大部分人脱下飘逸长衫还不是要扎进办公室里,乖乖做老板的召唤兽,能如古人般隐居山林,无欲无求,自给自足,挖笋采菊听风不问世事,那才是真正的境界。

喝茶

  忙碌急躁的年轻一代需要茶的治愈,最关键最核心的是专注于茶本身。搜罗最老最贵的茶器,那是收藏家该干的事情。古筝尺八演奏得极好,那是音乐家该干的事情。收集名家私货老茶且不喝坐等增值,那是投机倒把者的勾当。只需择个良辰美景,上好去处,选适合喝茶对象和时节的好茶,带上使用最顺手舒坦的茶具即可,温温柔柔地喝下去,转眼间便是满目清凉新天地。年华正好,佳偶相伴,尚有大把时间,静候茶汤将彼此浇铸成理想的模样。与茶有缘的日日是好日,留存在记忆里成为无法复制“一期一会”的美好时刻。

PART4  Tea Party ,80、90来喝茶

茶坊

  独乐乐不如众乐乐,喝茶更是如此。建筑师孙大勇、鲁小川、Shawn是经常相见的老友,Lucy和她的闺蜜Miare则是第一波的90后,这些年轻人的周末小聚并没有选择下馆子、泡酒吧,舒适自如的茶坊成了他们的最终据点。

茶文化

  在这帮年轻人看来,喝茶和西方人喝咖啡是一样的。西方人有西方人的习惯,我们有我们的文化。有的人追求设备、有的人追求技法、有的人追求茶本身的品质,还有的人追求喝茶的氛围,但重点都是在享受泡茶的过程和品尝一杯好喝的茶。泡茶,其实并不需要太过讲究每一道工序的完整和专业,仅要放松心态,心平气和就好;喝茶,其实也并不需要主宾之间的繁文缛节毕恭毕敬,仅可以愉悦自己与朋友足矣。

喝茶

  喝茶对于几人来说,是一种最舒服的聚会方式。把玩着茶具与朋友聊天,不用正襟危坐,不要繁文缛节,只是享受茶本身的味道和作为一种能与朋友分享的媒介。

茶具

  虽然是80后建筑师,孙大勇却十分在乎泡茶的过程,但比起美好却繁复的茶席,他只需要一只盖碗、一个公道杯和足够的茶杯足矣。

茶室

  虽然国内雅集盛行,但喝茶对于当下的年轻人来说,早已摆脱墨守成规、古旧刻板的形象,成为代表着一种健康的、有品位的生活方式的新时尚。Shawn去朋友的工作室,朋友会摆出一席茶来招待,鲁小川与甲方谈设计项目都会约到安静的茶室沟通,在Lucy德国的办公室里,中国的菊花茶成为Party里的最受宠的饮品,连Miare的导师的科研项目例会也由会议室改到了学校附近的茶室中,如同今日年轻人的聚会,也由饭馆改到了茶馆,以茶叙旧。

素雅茶席

  比起近年来流行的素雅茶席,年轻人总希望茶桌上可以有些不一样的东西,比如一个颜色艳丽的茶罐,一款设计新颖的茶杯,甚至是一叠与中式无关的马卡龙。

英式下午茶杯

  Lucy看上了店里面漂亮的英式下午茶杯,执意用它来喝传统的中国茶,几个人还点了马卡龙作为佐茶小点。其实年轻人的茶会总带着点“离经叛道”的意味,但也正是这样才代表了茶文化的多样性和包容性。

责任编辑:wuyan1
公众号二维码
转载申明:太平洋家居网独家专稿,未经授权不得转载!
网友评论

选风格填面积,马上免费预约

请选择你喜欢的装修风格
请选择风格
  • 请选择你喜欢的装修风格
  • 简约风格
  • 中式风格
  • 欧式风格
  • 田园风格
  • 日式风格
  • 混搭风格
  • 地中海风格
房屋面积不能为空
手机不能为空
请选择你所在的城市
城市不能为空
60获取验证码

立即免费申请

我已阅读并同意《隐私政策》

热门案例

太平洋家居网官方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