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家以群分--有故事的家系列》

    京城古寺变4口之家 2年新旧改造对比

      从车水马龙的旧鼓楼大街,拐进幽静古老的大石桥胡同,当外面喧嚣的世界一层层远去,我们也渐渐走进了刘利年老师一家人的府邸——拈花寺。也许很多人会好奇,为什么一个知名海归导演、设计师会住在“寺庙”里?辗转10年,他们的古寺生活又变成了什么样?

      “喜新厌旧”的刘利年和翠翠总在改变着自己居室中的装饰。编辑特意为大家找出2年前他家的旧照,2年间随着孩子不断的长大,刘利年家从原本的“充满装饰”变得越来越为孩子们妥协。(编辑:李楠 ;撰文:张晶晶;摄影:吴冰(围观工作室)邓迪;设计师:刘利年、翠翠)

  •    推开中式的大门到客厅,原本的会客区被女儿的白色钢琴所占领,地面也因为季节的转变而移走了刘利年和翠翠亲自绘制并前往新疆定制的地毯。随着孩子的成长,客厅里又多了一个红色的书柜,密密麻麻排列着女儿的琴谱还有儿子的字帖。让中西文化不仅漂浮在生活的表层更深深印入一双儿女的血液之中。
  •    为了能让女儿静下心来学习钢琴,翠翠和刘利年挪走了原本横在陈列架前的蓝色丝绒沙发。白色三角钢琴来自京城著名的马克西姆餐厅,原属于著名的法国华裔宋怀贵女士,它见证了中国摇滚的的成长,也曾陪伴崔健度过自己最初的音乐生涯。如今这架钢琴也在经历风雨之后如同这座古寺一样与刘利年一家相遇、相知。
  •   之前客厅里刘刘椅的位置现已变为原在门口的蓝色丝绒沙发。2年前,刘刘椅与现代感十足的沙发相对,体现了中西交遇的冲突美。如今的摆放,不再将重点表现在房子中西结合的特点上面,而是增强了客厅的互动性和整体感,围成一圈的沙发更方便一家人和来访者交流、休息。
  •   2年前,这里只有一个单人沙发,现代感的沙发和中国风的装饰在阳光下显得格外和谐,平日里刘利年可以坐在这里品一杯茶、读一本书。现在为了增强和孩子们的互动,方便和他们一起切磋棋艺,所以特意添加了象棋桌和椅子,增加了互动的空间。淡雅的色调避免了面积上的局促感,象棋桌桌面与桌体可分离,方便移动。
  •   用餐区原先偏西式的房型长桌现在变成了更符合中国人用餐习惯的圆桌,增加了用餐空间。同时,圆形的餐桌设计更显生动随性,打破了四四方方的思维定势,放在用餐区可以帮助一家人更好地在用餐过程中放松心情。
  •   两扇门是刘利年最初在院子里捡到的边边角角,把他们收集起来重新在油画布上还原了明代的大门。这就是收藏品最大的艺术价值,它能帮你抓住最难以捉摸的历史细节。蓝色丝绒沙发充满了现代感,跨越时代的桥梁将这一切完美的融合在一起。
  •    卧室的铁艺四柱大床造型简约,配套的床品也是清淡简约,开放式的卧室让光线可以更好地进入卧室,带来满满的温暖及安全感。
  •    小女儿大概是遗传了他们的艺术细胞,不仅说着流利的中文和多门外语,更是个爱看书、爱画画的女孩。这样,她的卧室也是艺术味道十足。专门为她设计的床既像欧式公主床,又会让人联想到中国古代的木床。床下的收纳柜为房间节省了更多的空间,高度、围栏的设计令孩子可以轻松、安全的活动。
  •    浴室墙面全部由灰砖砌成,浴缸表面也是灰砖,内部却是一片洁白,这样的色调搭配不仅不突兀,反而灰白的冷色调给人一种安静的感觉,配合通透的屋顶照进更多阳光,让人可以完全放松的享受沐浴过程。
  •    刘利年的儿子正在院子里练习毛笔字,整体景物无论是自然生长的竹子,还是以竹为材料制作的外围,都是一种自然、纯朴的体现。

  北京是个古老与现代并存的城市,但户型千篇一律的现代建筑,实在勾不起翠翠的兴趣。翠翠说:“要住中国就住四合院,住公寓不如回欧洲。”妙的是,缘分这件事,有时真的说不清。这座明代古寺仿佛也正等待着与这位中国设计师和他的比利时太太华丽的相遇,被他们赋予全新的生命。
  对老房子的翻新改造不止是发生在入住时,刘利年说,他家几乎每半年就都会更换一次装饰,除了满足翠翠的“装饰欲”,这年代悠久的建筑在他们入住后的这十年期间也曾经历过火灾,或是一年一遇的水漫拈花寺。但是这些小“事故”丝毫没有熄灭老刘夫妇对这里的热枕忱,而不停地“折腾”自己的家也成了他们的生活习惯方式。其实我们从许多国内外的顶尖设计杂志上都可以看到刘利年的家,但是细心的读者会发现,不同年份出刊的杂志上他家的照片貌似都不太一样。其实,“喜新厌旧”的刘利年和翠翠总在乐此不疲地改变着自己居室中的装饰。所以我们的编辑特意为大家找出2年前他家的旧照,2年间随着孩子不断的长大,刘利年家从原本的“充满装饰”变得越来越为孩子们妥协。新居与旧貌的对比各有千秋,一个重装饰,一个重生活。
  

编辑:刘忆楠

  重生的拈花寺,早已不简简单单的是一座明代古寺,它完美地将古老现代、中西文化融合在一起,成为了如今的这个中国四合院。当编者一行人来到拈花寺门口的时候,这座古老的寺庙显得非常破败,门口虽然立着“区级文物保护单位”的石碑,却是一副荒草遍野的景象。但是当走进刘老师家的那一刻,我们便看到了被还原的北京四合院,那种感动与感激油然而生。
  刘利年这个生长在东北大炕上的男人,带着他比利时的妻子,中西文化结晶的儿女将这个无人理会的古老建筑还原到了最原始的状态并一直尽力去保护它。刘老师说:“不希望自己的儿女忘记了中国的文化,无论是居住还是教育,都让他们记住他们是中国人,永远不能丢了自己老祖宗的宝贵遗产!”离别时,我们又经过刘老师院子里的百年核桃树,我们也盼望这无国界的拈花寺可以像核桃一样永远坚挺在这片黄土地上。